謙謙君子,張弛有度,這就是愛立信中國總裁趙鈞陶給人的印象。他為人謙和平實,談吐儒雅風趣,令人如沐春風——在中國,這樣的人被稱為君子;在國外,則被稱為紳士。
作為愛立信中國區(qū)的主要負責人,趙鈞陶的氣質也代表了愛立信的特殊文化,正如趙鈞陶所言,誠實守信、與人為善是愛立信的立身之本,心無旁騖地堅持主航道不偏離,則令客戶的信任感油然而生。
在中國,愛立信與客戶之間的相互信任持續(xù)跨越了3個世紀——1892年,愛立信首次與中國建立聯系,商討電話機訂購事宜,開啟了與中國的業(yè)務往來;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,愛立信與中國的來往日益密切。
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,愛立信與客戶及合作伙伴長期互利共贏、一同成功的信念、愛立信對中國市場的堅定承諾,使得愛立信與中國的合作源遠流長,歷久彌堅。
127年合作,最長情的陪伴
盡管加入愛立信只有20多年的時間,趙鈞陶卻對于愛立信100多年的歷史卻了如指掌,如數家珍。他稱,有關愛立信在中國的檔案記錄最早可追溯至1892年:商討電話機訂購事宜,隨后供給2000部類似“咖啡研磨機”的電話。1892年的時間點,使得愛立信成為第一家進入中國、建立最初電信基礎設施的外國公司。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后,愛立信與中國市場保持了密切的合作關系,為中國電信行業(yè)基礎設施的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。
例如,1961年,中國訂購了愛立信生產的兩臺采用縱橫制技術的ARM電話交換機,其中一臺安裝在西安,另一臺用于縱橫制技術的研究,而中國版的縱橫制技術正是在愛立信技術的基礎上發(fā)展而來的。
1979年,瑞典電信代表團訪問中國,愛立信行政總裁隨團參訪;次年1月,愛立信參加了由瑞典出口委員會安排的上海電信展,在中國參觀者中引起巨大反響。
自此,愛立信開啟了與中國合作的新篇章:1980年,愛立信獲得針對北京郵電管理局的50局AXE交換機合同,愛立信AXE交換機也是中國使用的首個SPC交換機;1983年,愛立信與廣東省郵電管理局簽署了為廣州市提供電話交換機的合同。
圖注:20世紀80年代初,中國向愛立信訂購國內首部數字交換機
1984年,中國政府決定,各省和部分城市可自行批準高達500萬美元的合同。趙鈞陶表示,政策的放開,加之中國市場需求的迅猛增加,使得各省對于愛立信的咨詢數量急遽增長,業(yè)務訂單也紛至沓來。例如,愛立信與北京電信管理局簽訂關于擴容50局并新裝532局的合同,愛立信在遼寧省獲得價值不菲的AXE交換機訂單,愛立信與廣東省、江蘇省達成長期協(xié)議。
隨著市場規(guī)模的擴大,愛立信在中國的辦公地點也從北京京倫飯店的酒店客房,搬遷到建國門外大街的賽特大廈、后來光華路上的漢威大廈,以及現在位于望京的愛立信大廈。
從1G到5G,持續(xù)攜手前行
1987年,廣東省第六屆全運會上蜂窩移動通信系統(tǒng)正式啟動,標志著我國移動通信時代的開啟。趙鈞陶表示,愛立信與中國一起從1G成長到5G,推動數代移動通信技術和標準的升級,為中國無線通信行業(yè)的發(fā)展做出了積極、持續(xù)的貢獻。
1G——開啟移動通信歷程。1987年,我國在河北秦皇島和廣東建立了第一代模擬移動通信系統(tǒng),當時系統(tǒng)的設備提供商正是愛立信。1987年11月18日,借第六屆全運會開幕之機,中國第一個TACS模擬蜂窩移動電話系統(tǒng)在廣東投入商業(yè)運營。
2G——邁入數字移動通信時代。20世紀80年代末,當時的郵電部開始研究數字移動電話技術。愛立信提供了廣泛的信息和建議,并組織多個研討會介紹技術和市場情況,幫助郵電部比較GSM和AMPS技術。最終,2G系統(tǒng)標準得以確定。1994年中國聯通正式成立并開始使用GSM技術。1995年中國電信從TACS系統(tǒng)向GSM系統(tǒng)轉型時,愛立信共享了其在GSM領域的技能和經驗,極大地推動了GSM技術的應用。
3G——建設移動寬帶網絡。中國引入3G網絡時,希望看到發(fā)展成熟、應用廣泛的3G系統(tǒng)。愛立信安排了多場研討會介紹有關技術和市場發(fā)展方面的信息。2000年,中國派出考察團前往歐洲考察3G發(fā)展情況,第一站便是愛立信斯德哥爾摩總部,并走訪了愛立信德國亞琛市研發(fā)中心,深入了解3G系統(tǒng)的成熟特性以及若干應用案例。在后來的運營過程中,愛立信與中國的移動運營商展開了緊密合作,共同建設了中國的移動寬帶網絡。
圖注:2004年10月愛立信在中國北京通信展上完成中國首次HSDPA現場演示
4G――助力TD-LTE成為國際標準。2004年,世界各國對4G技術的研發(fā)工作已開始。中國希望將TD-LTE技術發(fā)展成為一種4G標準,從而實現TD-SCDMA向4G的演進。愛立信與當時的信息產業(yè)部代表團舉行了多次研討會,達成多項共識,并最終共同努力將TD-LTE確定為國際通信標準。
5G――進一步加大本地研發(fā)和推動行業(yè)應用落地。愛立信為中國5G商用部署做了大量投入和充分準備,建立了5000多人的研發(fā)工程師團隊,其中大部分充實了5G相關產品和解決方案的開發(fā),還建立了專門實驗室就5G技術研發(fā)展開探討和試驗,與垂直行業(yè)展開充分合作。
誠實守信,一諾千金
愛立信是最早一批進入中國的跨國公司。進入以來,中國內外部市場環(huán)境發(fā)生了巨大變化,而無論環(huán)境如何變化,愛立信與中國的合作關系一直歷久彌堅,原因何在?
對此,趙鈞陶總結道:“我來到愛立信之后的二十多年里,深切體會到在中國做生意,需要和客戶之間有信任感,需要和客戶有長期的承諾。從愛立信來講就是誠實守信,這也是愛立信一百年在中國和在全球做生意的立身之本,也是我們的中文名‘愛立信’的應有之意?!?/p>
趙鈞陶表示,中國從改革開放初期不甚發(fā)達的經濟體發(fā)展為現在全球第二大經濟體,各方面都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,這種變化對愛立信而言是機會,也是不斷融合漸進的過程,愛立信能夠堅持不斷發(fā)展,一直站在產業(yè)發(fā)展的潮頭,有3方面原因:第一是創(chuàng)新,創(chuàng)新是愛立信的基因,通信行業(yè)大浪淘沙,技術變化日新月異,愛立信將創(chuàng)新寫入DNA,才能生存并成長起來;第二是自我調整,內外部環(huán)境發(fā)生了巨大變化,身處其中的企業(yè)也要不斷調整自己,具備強大的學習能力;第三是不斷適應合作伙伴要求,與其一起進步。
今年6月6日,工信部發(fā)放了5G牌照,正式開啟了我國5G商用大幕。趙鈞陶坦言,愛立信已為5G準備數年,只等這一天的到來。目前,愛立信在中國建立了5000多人規(guī)模的研發(fā)工程師隊伍,在中國的年均研發(fā)投入超過30億元人民幣;在生產供應方面,愛立信自去年初以來投資5億瑞典克朗,徹底更新了南京工廠的生產線,運用蜂窩物聯網、工業(yè)4.0、人工智能技術使生產的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實現了現代化,如今愛立信南京工廠已成為最先進的制造工廠之一,從而能夠在中國生產所需要的5G設備;在交付方面,愛立信培訓和增加了交付隊伍,使其有能力與合作伙伴一起高質量部署5G商用網絡。
“無論市場風云如何變幻,愛立信始終秉持一個信念,即與客戶及合作伙伴長期互利共贏,與中國市場一同成功?!壁w鈞陶表示。
專注于心、簡單于行,愛立信在中國市場上昂首前行,步履穩(wěn)健。
來源;通信世界
電子發(fā)燒友App




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