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依據出口管理條例(EAR)對華為下手了。內容童鞋們都知道,即符合下列條件的需要事先申請許可證:
美國商務部5月15日對華為的制裁令
1、華為及其列入實體清單的附屬公司(例如海思半導體)設計或采購的產品,直接使用美國商業(yè)控制清單(CCL)上的軟件和技術;
2、華為或實體清單上的附屬公司(如海思半導體)設計或采購的產品,采用的是雖然位于美國境外、但是使用美國的軟件和技術。
所謂許可證,其實就是不許可證,也就是說,美國開始通過限制芯片代工廠和軟硬件底層技術,全維來加大打擊華為的力度了。說實話,仗打到這份上,美國真的有點無賴了??梢哉f此次對華為的制裁,就是我要打你,你不能反抗,你反抗就是犯規(guī)!所以,還有些幻想和美國講商業(yè)規(guī)則的童鞋,還是趁早清醒過來吧。
但其實,硬件方面,無論是芯片還是設備,對于華為而言其實還能應對。因為畢竟這么多年都在準備這一天的到來,不管是自身的IC設計、儲備以及合作開發(fā),都打下了比較堅實的基礎。
同時,還有120天的過渡期,包括臺積電、三星等大型代工廠,還可以在這段時間向華為集中供貨。而且華為的核心業(yè)務除了移動設備還有5G基站。而基站的芯片制程不用手機那么先進,所以華為的半壁江山還是可以屹立不倒。
而對于此次制裁對華為的影響,童鞋們也都有各種分析,但李老濕認為,其實美國加大打擊力度,讓華為最難受的還是美國在EDA工具方面的限制。
國產EDA技術需要迎頭趕上
所謂EDA,是電子設計自動化(ElectronicsDesignAutomation)的縮寫,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從計算機輔助設計(CAD)、計算機輔助制造(CAM)、計算機輔助測試(CAT)和計算機輔助工程(CAE)的概念發(fā)展而來的。
因此,EDA技術就是以計算機為工具,設計者在EDA軟件平臺上,用硬件描述語言完成設計文件,然后由計算機自動地完成邏輯編譯、化簡、分割、綜合、優(yōu)化、布局、布線和仿真,直至對于特定目標芯片的適配編譯、邏輯映射和編程下載等工作。EDA技術的出現,極大地提高了電路設計的效率和可操作性,減輕了設計者的勞動強度。
以上概念翻譯成普通話,EDA對于IC設計而言,就如安卓或IOS對于手機操作系統(tǒng)的壟斷,就如GMS對手機軟件開發(fā)者的重要。如果還覺得說的不是中國話,那就如抖音、快手對直播網紅的重要。
也就是說,所有的IC設計都要用到EDA工具,否則,你就設計不出具有實用性的芯片。而目前,IC設計的EDA工具仍基本由Cadence、Synopsys、Mentor三家美國公司壟斷,兩年內難以完全替代。
其實,中國早在1978年秋天就曾在桂林陽朔舉辦“數字系統(tǒng)設計自動化”學術會議,該會議也被譽為“EDA事業(yè)的開端”。這是以“計算機情報網”的名義,召開的“文革”后第一次全國性大型計算機學術活動。有67個單位,140多名代表參加了會議。這次會議召集起來的這批人,成為中國EDA事業(yè)的學術萌芽。
但很可惜,由于時代的局限和某些關鍵問題上的戰(zhàn)略失誤,在EDA領域,“造不如買”的思維逐漸占據了上風。從1994年到2008年,在這一期間,正是國外的EDA廠商在進行著“大魚吃小魚”的激烈兼并,EDA從自由競爭走向寡頭壟斷的時期。而中國EDA則完全錯失了在激烈競爭中以戰(zhàn)養(yǎng)戰(zhàn)的機會,也導致了今天被動的局面。中國的EDA產業(yè)發(fā)展陷入了長達十五年的沉寂,好在還留下了一些微弱的產業(yè)火種,它們是華大九天、華天中匯、芯愿景、愛克賽利、圣景微、技業(yè)思、廣立微和訊美等。
期盼國產EDA火起來!
雖然火光暗淡,但火種仍在傳承,這也是今天中國IC設計在美國強力打壓下仍有一線希望的根本原因。
但需要清醒認識的是,目前國產最大的EDA公司華大九天的進展速度不一定能匹配華為的技術要求,因此對于華為而言,目前最佳的選擇就是自研EDA,再配合國產廠家,形成國產供應鏈和生態(tài)。
不論是華為,還是國產大飛機,無數次的經驗教訓都告訴我們,靠人不如靠己,自助才能天助,而華為在這方面有戰(zhàn)略遠見,有戰(zhàn)術基礎:
美國不給高通芯片,逼咱們搞出了海思;
用安卓威脅中國,華為推出了鴻蒙;
拿Google的GMS卡咱們脖子,華為推出了HMS
而今,美國終于使出了它認為的終極大招,EDA也成了它的催命符。
敲黑板!去年,李老濕在了解美國可能在這方面對華為下手之后,曾經就此事?lián)鷳n的向有關人士提醒,但當時欣慰的了解到,華為已經在這方面有所準備了!
因此,李老濕相信華為這次也可以挺過難關,也期盼不久的將來,國家可以加大對國產EDA研發(fā)的支持力度,希望華為自產EDA、國產EDA可以聯(lián)袂上線,因為我們就喜歡這種“你看我不順眼,但又拿我無可奈何的樣子!”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