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導體初創(chuàng)公司Tachyum Inc.的創(chuàng)始人兼首席執(zhí)行官Radoslav Danilak博士將討論該公司針對HPC和AI環(huán)境的“ Gamechanger”通用處理器參考設計解決方案,作為ISC 2020年高性能數字活動的一部分6月22日至25日。
ISC 2020 Digital是首屆在線活動,其重點是為全球HPC社區(qū)帶來高性能計算,機器學習和數據分析領域最關鍵的發(fā)展和趨勢。Danilak展示了“帶有32機架Tachyum系統(tǒng)的4 Exaflops AI培訓”,以幫助虛擬與會者了解構成參考設計的Tachyum通用處理器架構,性能,參考設計主板,機箱,機架,交換機,管理軟件和系統(tǒng)軟件。預錄制的演示文稿將于CEST 6月24日下午4點開始提供給活動的注冊參與者,并在活動首次亮相后保持在線14天。
Tachyum的4 Exaflops AI培訓系統(tǒng)基于Tachyum Prodigy通用處理器芯片,這是一種64位通用處理器,結合了CPU,用于HPC的GPGPU和適用于TPU的AI加速器的最佳性能。
基于Tachyum參考設計的超級計算機將于2021年安裝在斯洛伐克共和國布拉迪斯拉發(fā)的斯洛伐克科學院(SAV)。此外,將在Tachyum在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發(fā)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圣克拉拉的工廠提供客戶參考設計。所有的硬件,軟件和交換機設計都將是開源的,從而允許最終用戶構建低成本的可擴展開放系統(tǒng),從而大大降低購置和運營成本。
“從Prodigy通用處理器到參考主板,再到參考1U和2U服務器,我們的帶有Edgecore和SONiCS交換機的參考機架,以及我們的4 Exaflops AI培訓系統(tǒng),都可以改變游戲規(guī)則。連貫的多處理器環(huán)境中的單個芯片,” Danilak說?!拔移诖cISC 2020的與會者分享我們的整體解決方案將如何在性能,功耗,服務器利用率和空間要求方面做出重大改進,從而徹底改變超大規(guī)模數據中心。”
Danilak經常在世界各地的技術貿易展覽中演講,他擁有超過25年的行業(yè)經驗和100多項專利,設計了最先進的處理系統(tǒng)。Danilak是出生于斯洛伐克的美國公民,并在斯洛伐克政府的創(chuàng)新咨詢委員會任職。他是IDC技術計算咨詢小組,福布斯技術委員會的成員,也是TechTarget的貢獻者。他擁有位于科希策的TUKE斯洛伐克的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和電氣工程碩士學位。
在數據中心工作負載方面,Prodigy的性能比最快的Xeon處理器低10倍(核心與核心),并且在神經網絡AI訓練和推理方面也比NVIDIA最快的GPU強。與其他CPU競爭對手相比,Prodigy的每MIPS成本降低了3倍,并且處理器功耗節(jié)省了10倍,這意味著數據中心的總擁有成本降低了4倍(年度總擁有成本:CAPEX + OPEX)。即使以50%的Prodigy附加率計算,也可以為Google,Facebook和Amazon等超大規(guī)模應用每年節(jié)省數十億美元。
由于Prodigy可以無縫且動態(tài)地從數據中心工作負載切換到AI或HPC工作負載,因此未使用的服務器可以按需作為ad hoc AI或HPC網絡按需加電-無需資本支出,因為服務器本身已經購買。根據定義,每個由Prodigy提供的數據中心都將成為低成本的AI卓越中心和低成本的HPC系統(tǒng)。
-
處理器
+關注
關注
68文章
20079瀏覽量
243478 -
機器學習
+關注
關注
66文章
8530瀏覽量
135972 -
數據分析
+關注
關注
2文章
1494瀏覽量
35769
發(fā)布評論請先 登錄
【「AI芯片:科技探索與AGI愿景」閱讀體驗】+AI芯片到AGI芯片
【「AI芯片:科技探索與AGI愿景」閱讀體驗】+AI芯片的需求和挑戰(zhàn)
Cadence推出Tensilica NeuroEdge 130 AI協(xié)處理器
光子 AI 處理器的核心原理及突破性進展
在線研討會 @4/10 ASTRA?賦能邊緣 AI:探索 Synaptics SL & SR 處理器的無限可能

?強勁“中國芯”飛騰FT-2000+處理器 國產麒麟系統(tǒng)下的自主可控新選擇

端側 AI 音頻處理器:集成音頻處理與 AI 計算能力的創(chuàng)新芯片
Arm技術助力Google Axion處理器加速AI工作負載推理

RK3576處理器:多領域應用的高性能AI芯片
處理器和芯片的區(qū)別是什么 處理器是指cpu嗎
恩智浦i.MX 94應用處理器如何變革工業(yè)和汽車連接
走進北大 | 算能RISC-V通用處理器設計成功開課

瑞薩電子推出高性能四核應用處理器
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