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本文介紹了在 PCB 上正確布局 USB 差分數(shù)據(jù)線的關鍵原則和實踐。主要目標是實現(xiàn) USB 規(guī)范中規(guī)定的 90 歐姆阻抗匹配。且應考慮 ESD 保護及完整的地平面。”
USB 速度等級及阻抗要求
USB 的速度標準經(jīng)歷了多次迭代,不同版本的 USB 接口速度差異很大。以下是常見 USB 標準的理論最大傳輸速度:
USB 版本 | 最大傳輸速度(理論值) | 常見名稱 | 備注 |
---|---|---|---|
USB 1.1 | 12 Mbps(1.5 MB/s) | Full Speed | 非常老舊,基本淘汰 |
USB 2.0 | 480 Mbps(60 MB/s) | High Speed | 仍廣泛使用,速度較慢 |
USB 3.0 | 5 Gbps(625 MB/s) | SuperSpeed | 常見于機械硬盤、U盤 |
USB 3.2 Gen1 | 5 Gbps(625 MB/s) | SuperSpeed | 其實就是 USB 3.0 改名 |
USB 3.2 Gen2 | 10 Gbps(1250 MB/s) | SuperSpeed+ | 常見于高端U盤、SSD |
USB 3.2 Gen2x2 | 20 Gbps(2500 MB/s) | SuperSpeed+ x2 | 需要雙通道線材 |
USB4 Gen2 | 20 Gbps(2500 MB/s) | USB4 20Gbps | 兼容雷電3/4 |
USB4 Gen3 | 40 Gbps(5000 MB/s) | USB4 40Gbps | 高端筆記本/外接顯卡塢 |
對于 USB 1.1、USB 2.0,理論最大速度不超過 480 M,因此雖然也需要滿足基本的差分對走線約束以及 90 歐阻抗匹配的要求,但對 Layout 的要求并不高,滿足通用約束基本都能使用。但對于 USB 3.0 以上的版本,速率從480 Mbps 躍升到 5 Gbps,其布局布線的要求要嚴苛得多,因為高速信號線對 PCB 上的任何物理瑕疵都極為敏感。
通用 USB 布線約束
首先要記住核心原則:一切為了 90 歐姆阻抗
決定差分阻抗的主要物理參數(shù)有四個:
走線寬度:線越寬,阻抗越低。
走線間隙:兩條線間隙越近,耦合越強,差分阻抗越低。
介質(zhì)厚度(PP):走線距離其下方參考平面(通常是GND層)的高度。距離越遠,阻抗越高。
介質(zhì)常數(shù) (Er):PCB板材的特性。最常用的FR-4材料,Er值通常在4.2到4.6之間。
因此,要回答“走線多寬,間距多大?”,必須先確定您的PCB層疊結構,然后使用阻抗計算工具(如Polar Si9000、Saturn PCB Toolkit、華秋 DFM 或 EDA 軟件自帶的計算器)來反向計算出合適的寬度和間隙。
常見場景下的參考值
盡管沒有固定值,但在業(yè)界最常見的4層板、FR-4板材、標準疊層設計中,確實有一些被廣泛使用的“經(jīng)驗值”或“起始值”。您可以將這些值作為您設計的起點,然后根據(jù)您的實際板廠參數(shù)進行微調(diào)。
以下是一些典型場景的參考值(目標:90Ω差分阻抗):
場景一:最常見的4層板(信號-地-電源-信號)
層疊:頂層(信號)到第二層(地)的介質(zhì)厚度通常在6-8 mil (0.15-0.20 mm)之間。
銅厚:0.5oz (17.5um) 或 1oz (35um)。
常見組合 1:
線寬: 5 mil (約0.127 mm)
間距: 7 mil (約0.178 mm)
常見組合 2:
線寬 : 6 mil (約0.152 mm)
間距 : 6 mil (約0.152 mm)
場景二:介質(zhì)層較厚的情況
如果信號層到參考地層的距離較厚,比如10-12 mil,為了維持90Ω阻抗,走線需要做得更寬。
可能組合:
線寬 (Width): 7 mil (約0.178 mm)
間距 (Spacing): 6 mil (約0.152 mm)
最佳實踐與建議
以上只是理論計算,實際操作時,最重要的步驟是與板廠溝通,向板廠索要他們推薦的層疊結構,這樣才能獲取各層厚度、介質(zhì)嘗試等信息,用于阻抗的精確計算。
這里推薦一個省事兒的方法,使用華秋 DFM 里的阻抗計算工具。由于華秋本來也是板廠,所以 DFM 工具里可以直接獲取到他們家常用的層疊信息,不用再費力地與廠家電話溝通或者去網(wǎng)站上搬運參數(shù)。具體使用步驟如下:
1. 打開華秋 DFM 的阻抗計算工具:
2. 設置層數(shù)、板厚、內(nèi)外層銅箔厚度,然后選擇玻璃布的型號。這一步很重要,玻璃布的型號決定了很多計算阻抗的關鍵參數(shù)。
以下是常用的玻璃布型號。
玻璃布型號 | 標稱原始厚度 | 壓合后厚度 | 典型 Dk@1 GHz | 一句話記憶 |
---|---|---|---|---|
1080 | 0.075 mm | ≈ 65 μm | 4.2–4.3 | “最薄,3 mil 層間” |
3313 | 0.095 mm | ≈ 80 μm | 4.3 | “高速板常用組合” |
2116 | 0.105 mm | ≈ 90 μm | 4.4–4.5 | “4 mil 經(jīng)典,阻抗好調(diào)” |
7628 | 0.185 mm | ≈ 170 μm | 4.6–4.7 | “7 mil 厚,電源/地隔離” |
在華秋 DFM 中算阻抗最大的優(yōu)點在于這些層疊結構和華秋實際制造 PCB 時選用的層疊完全一致,不存在溝通上的問題。同時,選取型號后,參數(shù)會自動展示在阻抗計算器中,無需手動填寫:
3. 輸入目標阻抗 90 歐,假設走線間距設為 7 mil,點擊“反算”,即可得出差分對的走線寬度:
結果會自動填充到上方的阻抗列表,方便進行再次驗證:
地平面的要求
無論是微帶線還是帶狀線,都要求 USB 差分對有完整(不能夸平面)的參考平面,以提供最短的回流路徑。尤其是 USB 3.0 以上的版本,這點至關重要。
KiCad 中進行 USB設計
在原理圖設計時,必須使用 _P/_N 或 +/- 后綴定義差分對信號:
由于 USB 接口是暴露在系統(tǒng)外的,且經(jīng)常拔插。因此強烈建議增加 ESD 保護芯片,防止因為靜電等意外情況擊穿相對較貴的主芯片(如主控CPU、USB控制器、電源管理IC等)。任何與外界直接相連的接口,都必須考慮靜電放電(ESD)和電磁干擾(EMI)的防護。在靠近USB連接器的數(shù)據(jù)線和電源線上,應合理布局ESD保護器件(如TVS二極管)和共模電感(Common Mode Choke)。ESD器件能夠瞬間鉗位有害的靜電電壓,保護后級電路;而共模電感則能有效抑制差分線上的共模噪聲,進一步提升信號的抗干擾能力。這些防護器件的布局原則是盡可能靠近連接器,在有害能量進入主板深處之前就將其吸收或濾除。
在做 PCB Layout 時,需要注意以下幾點:
1. 如果差分對在頂層或底層(微帶線),下方必須有完整的參考地平面,不允許出現(xiàn)信號跨越平面的情況。
2. 使用自定義的 DRC 規(guī)則,限制差分對的線寬、間距以及最大非耦合長度。
我們還可以使用通配符或正則表達式定義一個差分對的網(wǎng)絡類:
然后使用 “自定義規(guī)則” 為 DP 的差分對網(wǎng)絡類定義特殊的規(guī)則。比如下圖定義了差分對間隙為
USB 3.0 的額外要求
對于USB 3.0,需要將這些原則執(zhí)行得更加極致,并關注以下幾個特殊且關鍵的要求:
1. 嚴格的阻抗控制:不止是 D+/D-
USB 3.0引入了全新的SuperSpeed差分對:一對用于發(fā)送(SSTX+/SSTX-),一對用于接收(SSRX+/SSRX-)。這兩對線路與原有的USB 2.0的D+/D-線路是獨立的。
目標阻抗:所有SuperSpeed差分對(SSTX和SSRX)都必須嚴格控制90歐姆 ±7%的差分阻抗。相比USB 2.0的90歐姆±15%,這個容差要求嚴格了一倍。這意味著您需要通過PCB疊層設計和阻抗計算工具,精確確定走線的寬度、間距和參考平面距離。
D+/D-線路:同時,板上的D+/D-線路仍需保持90歐姆的差分阻抗,以兼容USB 2.0模式。
2. 極致的差分對內(nèi)等長控制
在5 Gbps的速率下,信號傳播時間的微小差異都會導致數(shù)據(jù)采樣錯誤。
對內(nèi)等長:SSTX+與SSTX-之間的長度差異,以及SSRX+與SSRX-之間的長度差異,必須控制在極小的范圍內(nèi)。業(yè)界通常建議不超過5 mil(0.127毫米)。這通常需要通過在較短的走線上添加蛇形線來進行精確補償。
請注意,SSTX差分對與SSRX差分對之間不需要做等長匹配。
3. 明確的隔離與間距要求
高速信號非常容易受到外部噪聲的干擾,也容易對外產(chǎn)生干擾。
遠離噪聲源:SuperSpeed差分對應遠離晶振、時鐘線、開關電源(SMPS)以及其他周期性信號線路。一個常用的經(jīng)驗法則是 “3W原則” ,即高速線與其他信號線的間距應至少是線寬的三倍。
差分對間距:為防止串擾,SSTX與SSRX差分對之間,以及它們與D+/D-差分對之間,都應保持足夠的距離,建議至少保持 20 mil(0.5毫米)以上的間距。
4. 完整的參考平面與最短的回流路徑
這是所有高速設計的基礎,但在USB 3.0中尤為重要。
連續(xù)的參考平面:SuperSpeed差分對的走線下方必須是完整且連續(xù)的地平面(GND Plane)。絕對不允許跨越地平面分割區(qū)域。信號的回流路徑會沿著走線正下方的地平面返回源端,任何中斷都會極大破壞阻抗連續(xù)性,形成天線效應。
多層板是標配:強烈建議使用至少四層板(信號層-地層-電源層-信號層)。這樣可以為高速信號提供一個理想的、低阻抗的參考平面。
5. 最小化并優(yōu)化過孔(Via)的使用
過孔是高速信號路徑上的“天坑”。
盡量避免:在SuperSpeed差分對的路徑上應盡一切可能避免使用過孔。過孔會引入寄生電容和電感,是嚴重的阻抗不連續(xù)點。
必須使用時:如果實在無法避免,必須成對、對稱地使用過孔,并在過孔旁放置“接地過孔”(Stitching Via),以確保信號回流路徑的連續(xù)性。
USB 2.0 vs USB 3.0 布線關鍵差異
設計參數(shù) | USB 2.0 | USB 3.0 | 特殊要求說明 |
差分對數(shù)量 | 1對 (D+/D-) | 3對 (D+/D-, SSTX, SSRX) | 新增兩對獨立的高速差分線 |
差分阻抗 | 90 Ω ± 15% | 90 Ω ± 7% | 容差要求更嚴格,控制更精確 |
對內(nèi)長度匹配 | < 50 mil (1.27mm) | < 5 mil (0.127mm) | 要求極為嚴苛,是設計成敗的關鍵 |
走線長度 | 建議 < 5米 (取決于線纜) | 建議PCB走線< 6英寸 (15厘米) | 高頻衰減嚴重,PCB走線必須盡可能短 |
PCB層數(shù)建議 | 2層板尚可 | 強烈建議4層或以上 | 需要專門的地平面和電源層 |
過孔使用 | 盡量減少 | 極力避免,必須優(yōu)化 | 過孔對5Gbps信號的影響遠大于480Mbps |
簡而言之,USB 3.0的布局布線不再是簡單的“把線連上”,而是需要運用射頻和微波領域的信號完整性知識。每一個轉角、每一個過孔、每一毫米的長度差異,都可能成為影響最終性能的決定性因素。
結束語
成功的USB PCB布線,并非依賴于某種神秘的直覺,而是建立在對信號完整性、阻抗控制和電磁兼容性深刻理解之上的嚴謹工程實踐。從守護核心的差分對開始,為其提供完整的參考平面,保證電源的純凈,并構筑起牢固的防護壁壘,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至關重要。遵循這些最佳實踐,您的設計將不再“隨緣”,每一次的連接都將是穩(wěn)定與高效的保證。
注意:如果想第一時間收到 KiCad 內(nèi)容推送,請點擊下方的名片,按關注,再設為星標。
常用合集匯總:
和 Dr Peter 一起學 KiCad
KiCad 8 探秘合集
KiCad 使用經(jīng)驗分享
KiCad 設計項目(Made with KiCad)
常見問題與解決方法
KiCad 開發(fā)筆記
插件應用
發(fā)布記錄
審核編輯 黃宇
-
pcb
+關注
關注
4382文章
23644瀏覽量
418031 -
usb
+關注
關注
60文章
8327瀏覽量
279735 -
布線
+關注
關注
9文章
808瀏覽量
85786
發(fā)布評論請先 登錄
圖文并茂的USB2.0接口差分信號線設計作品
基于差分信號的PCB布線優(yōu)點和策略簡析

如何對USB2.0PCB進行布線

評論